饮食养生 中药养生 运动养生 人群养生 四季养生 经络养生 养生茶 民间秘方

多地要求下架槟榔引发热议(多地要求下架槟榔及槟榔制品)

作者:迷上书甜 来源:花胶养生之家 2023-01-26 4188 标签:

近日,浙江省、四川省、江西省部分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纷纷要求“下架槟榔及槟榔制品”。就在大家都在为这些地方的措施叫好时,9 月21日,海南省槟榔协会发文称,个别省市禁售槟榔产品的规定,把槟榔这个涉及海南百万农民利益的产业推上风口浪尖。近几年,一直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各地都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槟榔致癌早已成全球共识,在经济利益和生命健康面前,无疑后者更重要。对于槟榔,下架只是第一步,为槟榔产业划下最严红线,杜绝槟榔之害蔓延才是最终目的。

多地要求“下架”槟榔

今年9月初,浙江省便下发通知,禁止槟榔作为食品销售。随后,义乌市某便利店“下架槟榔”的事件受到关注。9月20日,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我们没有接到在全市下架槟榔的通知,只是要求不得按照食品来销售,且要分区域售卖,槟榔不能跟食品混在一起售卖。”《生命时报》特约记者走访义乌市稠江街道稠州西路附近的3家超市发现,货架中已没有槟榔在售,营业员表示:“收到了下架通知”,但记者在外卖平台上看到,一些便利店还在售卖槟榔。

多地要求“下架”槟榔 槟榔产业亟需为划“红线”

除浙江省外,9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公号上提到,近期开展槟榔制品专项清查行动时,发现6家食品经营户销售槟榔的情况,已责令其立即下架。9月19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近期对全县槟榔代理和经销商进行了集体约谈,要求各经营户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否则立即下架。9月20日,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发布消息,全市食品经营者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对发现的误导消费者、销售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查处。

“这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进槟榔的规范化销售,希望以后可以把槟榔制品像烟草一样管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黄金荣表示,义乌市作为商品集散地,规范销售槟榔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但义乌市、营山县等地的执法依据、法律层级都较低,从法律效力看,力度远远不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蒋灿华说:“此次下架的地区并非槟榔的主要消费区,真正需要改进的地区并未采取有效行动。”数据显示,全国95%以上的槟榔产量来自海南省,加工和销售主要在湖南省,并从湖南省、广东省等南方市场逐渐蔓延到河南、陕西、河北、北京等北方地区。

槟榔制成什么也不能改变其致癌性

正当下架槟榔呼声高一边要求下架,一边则有人在为槟榔正名。海南省槟榔协会针对当前“禁售”呼声做出澄清,并发布《关于近年海南槟榔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下称《报告》。《报告》称,海南省是著名的长寿岛,海南人嚼槟榔有上千年的历史。槟榔作为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具有降气、行水、截疟、利消化等药用功能,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此外,《报告》还针对“海南槟榔”的产品质量、种植技术、深加工及食药拓展做出介绍:在监管方面,海南近年来建立健全监管规定,已全面禁止槟榔土法熏烤,推广绿色环保的烘干技术;在种植方面,制定了槟榔黄化病的防范措施,推广研发高产栽培技术;在加工方面,协会推动研发没有粗糙纤维、槟榔碱含量低的产品,联合国内多所高校推动食药拓展研发,以期提升槟榔制品的健康价值。

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说:“无论把槟榔制成什么、包装成什么样,也改变不了它致癌的事实,没有安全剂量!”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已将槟榔定义为一级致癌物,包括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咀嚼易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病变,加之槟榔碱、槟榔次碱等有致癌性,常嚼槟榔不仅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风险,患食管癌、胃癌、肺癌、宫颈癌等的概率也会增高。此外,槟榔还有成瘾性。

槟榔的药用价值不可否认,但药用与食用有着“天壤之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刊登在《中国中药杂志》的一篇论文指出,药用槟榔采收加工时间长,炮制工艺复杂,需与其他药材配伍后服用才能发挥药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药用槟榔的日摄入推荐剂量为3~10克,远远低于食用槟榔的剂量。研究表明,90%以上食用槟榔的人每日用量在1 颗以上,34.5%的人用量超过10 颗,日咀嚼槟榔量中位数为23.2克。

此外,槟榔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早已铁证如山。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口腔科一项针对三亚市民的调查显示,三亚居民长时间大量食用槟榔与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湖南省作为我国槟榔制销大省,口腔癌患病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口腔癌患者中嚼槟榔的比例高达38%,已列入湖南省男性癌症死亡前十位。在蒋灿华的门诊中,每年都有七八百例口腔癌患者,大多数人有长期、大量嚼槟榔的习惯。近年来,口腔黏膜纤维性病变的患者呈年轻化趋势,集中在20~30岁,均有嚼食槟榔的习惯。口腔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也都非常高,5年生存率仅30%~50%。作为一种高致死率的癌症,即使进行手术,患者也要承受面部毁容的痛苦,甚至半数以上的患者可能复发。

禁槟榔为何如此艰难

考虑到槟榔的危害,全球都对槟榔的销售收紧。早在1989年,加拿大就将所有形式的槟榔归类为危害健康的食物之一。美国农业部也禁止进口槟榔,禁止跨州销售,美国境内一般超市很难找到槟榔。在澳大利亚,槟榔碱被列为第四级毒品、处方笺用药,禁止运输至境内。欧洲很多国家认为,槟榔是世界上仅次于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的第四大最常见精神活性物质。在土耳其,槟榔被认定为毒品,禁止外国游客将其带入土耳其境内,否则将对携带者予以拘捕。

近年来,我国槟榔监管政策也在逐渐推进且趋于严格。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2019年,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要求,湖南所有槟榔生产企业,从该年3月7日起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取消了“食用槟榔”类别。2021年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中提到,应对口腔疾病高危行为进行干预,尤其提到了“槟榔”: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但不得不承认,完全禁售槟榔并非易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槟榔产业产值规模已超700亿元,还在向着千亿市场迈进。随着电商飞速发展,槟榔已是“遍地开花”,消费人群也以每年20%的速度飞快递增。蒋灿华说,槟榔被一些地方视为特色食品,甚至是地方民俗节日、婚庆酒席的必备礼品,具有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和稳定的消费人群,再加上携带方便、电商物流便利,现已形成包括加工、物流、仓储、营销等在内的十分完备的产业链条。所以,禁售槟榔必然会影响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难免出现反对之声。此前一些地方采取相关举措时,一直存有争议,推进颇为困难。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槟榔相关企业1.5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湖南省以7223家槟榔相关企业排名第一。海南省、福建省分别有槟榔相关企业5359家、634家,位居第二、第三。从城市分布来看,长沙有2914家槟榔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其次是湘潭、益阳。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湖南槟榔产业规模已超400亿元,带动了全国2.7万余家企业从事生产、加工、销售槟榔等。

阮光锋表示,从长远来看,槟榔产业迟早要放弃。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30年,槟榔相关口腔癌病例在湖南可能累计超过30万,在全国保守估计可能超100万,槟榔相关口腔癌在全国造成的医疗负担,以每例医疗费20万元保守估计,累计可能超过2000亿元。种植、生产槟榔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快就会被医疗负担抵消。

亟需为产业划“红线”

专家认为,一些地方将槟榔从食品中剔除,最起码可以让大家没那么容易买到,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警示槟榔危害的作用,但未来要真正改变槟榔销量继续攀升的局面,仍须进一步“下狠手”。槟榔监管问题,是公共政策的选择问题,跟烟草一样,槟榔产业背后的种植、加工、销售已形成产业链,马上完全禁售可能触及经济利益和就业人口,未来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见效。

完善法律“红线”。黄金荣认为,跟吸烟一样,食用槟榔的健康危害、致癌风险有明确科学依据,国家采取措施将生产和销售槟榔纳入管制范围完全具备正当性。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烟草的生产、销售、营销等方面都已做出明确限制性规定,对槟榔生产、销售和营销也应同样予以严格规范。可当下的政策和法律力度都不够,各地监管执行层面不统一,有的地方执行效率还很低,甚至根本不落实、不执行。

改良种植“红线”。从根源上限制槟榔生产不可操之过急。据《海南日报》2020年10月报道的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178万亩,是海南230万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1.37%。地方不该把槟榔作为经济驱动,应当创新和拓宽其他财政收入渠道,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从根源上引导槟榔的种植户产业转型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监督制销“红线”。像管控烟草一样,可通过税收,限制销售渠道等措施有效调节槟榔销售行为。例如,不能作为食品销售,包装上标注健康警示语,不能通过网络销售,必须申请行政许可才能销售等。

筑牢认知“红线”。像每年控烟日一样,可以从国家层面开展宣传,加强公众对槟榔危害的认知,提倡民俗新风,减少槟榔送礼、宴请消费等不良风俗习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分享: